05 9月 2011

三個月準備TOEFL-iBT 心得- 準備篇

***前言***
從研究所畢業後,幾乎沒參加過任何英文檢定考試的我,決定給自己一個任務:考新制的 TOEFL。托福考完,分數比自己預計的好,想想要歸功於 PTT 上很多強人無私的分享。於是我整理出自己從考古題磨出來的心得,回饋一下鄉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魔,總希望能站在「理想我」的位置上,或不要離這個理想太遠;準備初期,自己的心理壓力很大,會覺得一個以教英文為工作的人,若連英文都考不好,那不是很丟臉嗎??事實上,不論自己工作內容是什麼,有多少的自信、多少實力,應考技巧都要特別去演練揣摩。

 為了排解不必要的壓力,我一開始反而告訴自己不要求太多。這是我應考的第一步:設定目標--總分破 100。背景未與英文相關的人聽了這分數可能會想揍人,但我見過並非英文科出身、不曾留學鍍金的人也有好的表現,甚至比這更好!這證明了從哪裡來不是關鍵,而是考試前你能付出多少時間與努力。

第二步是收集資料。因為不打算補習,所以收集參考資料變得特別重要,幸好網路上都有一些慷慨人士前仆後繼地分享最新資訊。我先用一個禮拜研究準備方法,再依照手邊的資料量,衡量自己時間,兼顧工作與體力,最後決定要在三個月內讀完並考試。 

第三步是規劃進度表。自認從小不是很能憑運氣做事或應考的人,所以踏實變成了必要的準備態度,我做了一張行事曆長相的進度表,列在桌面每天檢查,提醒自己不要逃避也不用操之過急,確實做好今天的本份。

TOEFL 考試的順序是讀--聽--說--寫,四項總分皆 30,但各有訣竅,這三個月我秉持著每天要準備其中兩項的原則(盡量啦),同時分析自己優缺點,讀跟說兩項還是我較需加強的,所以也自然多費一些時間在這。


- - - - - - - - 讀 - - - - - - - -

因為單字量還ok,字根字首還算有些概念,我直接從閱讀考古題的文章下手。

///整理字彙///
我覺得整理同義字很有效--例如「憎恨」 hate之意,有很多近似字,abhor, abominate, despise, loathe, ... etc. 用法細節暫時不管。同一主題的字彙也可放在一起記憶--例如提到「農業」 agriculture,就順便去複習跟它相關的字,像是 irrigation, herding, livestock, pesticide, fertilizer... etc.。如果一時不知怎麼開始,可以用 「400 Must Have Words for TOEFL」(google 下載 PDF 檔)來幫助自己,這是我覺得最有系統、高頻出現、也是必背的單字。

///三個不原則///
閱讀文章的時候,我有三不原則:不查單字、不做筆記、不跳題回答。閱讀當中不查單字,是因為我發現影響我理解的通常不是單字,而是那句話的結構。要克服句構的困難,我用的是翻譯法,精確地把那句話翻成中文,直到最貼和文意為止。剛開始寫 TPO 的閱讀,加上檢討,一份大概都要三四天才讀得完。這部分超耗時間,不過我自己覺得幫助良多。

第二是不做筆記。不做筆記目的是爭取多一點時間專心答題,文章長度固然折磨人,有時的確會忘記細節,這是必須忍受的不確定性。只好訓練自己確實地讀懂,剛開始讀的時候精確一點,不要老用自己的想法揣摩作者的意思。最理想有效的閱讀,是讀過一到兩次,重點就了然於胸。不過這算是事後諸葛啦,當時我也是讀得七竅生煙... 動不動就摔筆跟翻桌的,沒有現在講的那麼輕鬆啦...(汗~)

第三是不跳題回答。經驗告訴我,跳題更費時,到頭來還是得重看文章,尤其是上下文的銜接,最後還不見得答對;有時寫到後來頭都昏了,忘了到底哪一題要補答、或根本沒時間。遇到不會寫的題目,我寧可多讀一些銜接的句子,把這題寫完,就算是用猜的也要寫出答案。

///檢討弱點///
閱讀剛開始分數都很慘,很勉強在時間內寫完,然後幾乎有一個月分數都沒進步。那時挫折到很想殺人,多虧版上有人安慰說:「雖然分數沒進步,但其實實力有進步!!」(咦!?姑且信之吧... XD)分數沒能進步一定是有原因,也就是我自己的弱點!自己後來冷靜地去還原現場才發現,我答題時根本很粗心,以為已經看清每個字了,其實仍犯了「自行揣測或推論過遠」的毛病。我對自己火冒三丈,決定把每一篇 TPO 出錯的題型攤出來,一個個比對重做,觀察容易被騙的細節是什麼,要求自己閱讀部分只能錯 5 題以內。

///試著在吵鬧的環境作答///
以上那些,也許在安靜的環境都能做到,但沒想到考試那天影響我最大的卻是周圍的噪音。在這裡我是字字血淚提醒赴考場的你:一定要記得試著在吵鬧的環境,試寫 30 分鐘的閱讀!考場能戴耳機沒錯,但耳機不能隔絕所有外在噪音,和其他考生四處走動、或僅僅是肢體變化、移動桌椅產生的騷動,任何小事情,都可能讓正試著專注閱讀的你分心或不耐煩!使得你原本只需看兩次就了解的句子,還得看第三、四次才行!這是我的切身之痛... 考場充滿不穩定,不讓陌生跟噪音影響專注最好的方式,就是讓降低自己的敏感度!


- - - - - - - - 聽 - - - - - - - -

聽力是我比較有把握的項目,可惜分數比我預計的低。聽力比較有難度的是學術演講的地方,跟主題契合的單字一旦不懂,就會聽得暈頭轉向,所以認得這個主題/單字就很關鍵。準備聽力的重點主要有三,一是訓練專注,並且特別注意舉例與口氣,二是鍛鍊速度,三是研發自己的筆記法。

///練專注///
看電視時,6 分鐘過得很快,可是若 6 分鐘全程都要仔細地聆聽演講內容,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閃神,那還頗有難度!別忘了,整個聽力考試時間是 30~40 分鐘左右,而不是 6 分鐘而已!聽力不像閱讀,沒有機會來回檢驗上下文,一句話講完就是講完,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練速度///
除了考古題的聽力測驗,我每天會分散時段練習聽力約1小時(見Ps),把新聞或廣播的 podcast 下載到 iphone上(2016 update:這篇裡頭也提到一些娛樂兼學習英文用的 app 供參考),有閒暇時就聽,特推 Scientific America。聽到不懂的地方重複播放個三五次,再回去找文本(順便再背一些單字),看看是 linking 問題還是單字不認識,如果能跟上 SA 的速度,那聽力的演講速度應無大礙才對。

///練筆記///
寫模擬考題的前兩個月,我一直很流水式地做筆記,甚至寫中文,因為手寫速度還算快,所以當時沒有影響我;直到後來,我改善了自己口說的紙本模版後,想說不妨也簡化聽力的筆記,一石二鳥。

所謂簡化就是多用一些圖像或符號來代替字:說話的是男生就寫 M,女生就寫 F,贊成或同意用 v,反對用 x,對立用 <-->,懷疑用?,論點標上1, 2, 等數字,結論用 =>。Library= Lib, Friday= 5, 有時間變化就畫個 X 軸表示,左邊是以前、右邊是未來,真的有聽不懂的單字,就畫一個 O 來代替,或把它當成未知數 K,保存那個概念,這樣答題時說不定有機會聽音辨字。

///背景知識的補充///
我借了學生的高中地科與生物課本,大略複習了一下,畢竟一路讀文組上來,很多科學常識說實在不是失憶就是根本缺乏,譬如雲怎麼形成?光學望遠鏡的優點?宇宙初期的大爆炸?大陸飄移學說?以前最厭惡的化學元素週期?我天文跟物理都很弱(冒汗),偏偏閱讀跟聽力考最愛考這些。

除了課本,我也從 Wiki 去讀相關概念。這些功課與其說是英文的挑戰,不如說是跟過去自己厭惡的事物打照面。這算驗證了一點:其實每個學科都是智性跟思考的訓練,當時的物理化學看似對生活、適應社會、人際溝通等都沒用,卻在考托福的時候碰著了。知識是中立的,很多固然是不實用,但那不代表它沒有它的價值。


- - - - - - - - 說 - - - - - - - -

口說應該是最難掌握的項目,一方面要把題目聽清楚,等於聽力測驗的延伸,另一方面還要統整剛才聽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話重說一次。要克服緊張、保持理智不發瘋地完成口說項目,首要的準備就是盡量每天練習,並且記得兩個重要原則:(1) 口說不需要很完美的英文腔調,而是要給出有結構的答案。(2) 口說答案並不是為了讓考官認識你本人,而是能從你的答案看見你的實力

這兩個原則其實是我曾犯的錯誤。剛開始我都忙著注意是否答得順口,把自己幻想成可以掩人耳目的 ABC,也在意腔調夠不夠漂亮,而忽略了每題答案中,幾乎都要舉例跟作結的潛規則。我還常浪費時間在考慮要講什麼,例如 What is your favorite book? 光這就想了很久,後來我才認識到 Who cares? 最後我用了有很多地方可發揮的 The Little Prince. (至少不是「論語」... XD 這種答案實在有點死板... )

///有效的筆記///
有效的筆記跟有結構的回答,是口說應試必要的技巧。我採用 PTT 前人建議的六宮格筆記法。就是把一張 A4 大小的白紙分成六個區塊,準備答題;不過我是直接用畫線把紙張區隔成六塊,畢竟第一、二題沒啥時間寫字,而第五、六題則一定要做筆記。區隔成六塊後,我會寫上幾個關鍵符號,可參考我的作法

有效的筆記絕對不是每個字都抄,就算在準備時間內,也不要把答案完整寫出來,這樣你就大敗了!何必把時間用在寫字、而不是以靈敏的大腦統整。記住,只寫下關鍵字,幫助自己組織銜接,讓字句在腦海裡形成,並且遵守結構。什麼叫結構?請看下一重點...

///有結構的答案///(可參考我的作法
結構是一個答案應該具備的要素:開頭、延伸句、舉例、作結,這是得分的基本規則。結構為何重要?因為結構能讓聽者覺得你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麼,他能不費吹灰之力跟上你的邏輯。有了結構,再去充實內容,這樣就能形成一個飽滿的答案。我覺得這部份我從「新托福口語真經2」這本得到很多幫助。必讀必練!

另外補充,一二題根本是在考臨場反應!既然如此,為了應變,我們得要準備一些萬用的答案,我在考前約一個禮拜把近期考古題稍微分類,逐一想好生活化的例子,聯想幾個常用的詞彙。X 大的「麥當勞法」也很妙!推薦。

///換句話說///
前面提到口說要能有結構,還要展現實力,我覺得這就是三到六題要看的東西:是否在短時間內歸納整理,然後用英文換句話說。換句話說最簡單就是從替換單字(題目用convincing,自己回答時就換成 persuasive),到替換、縮減、或擴充整個語句。同上,「新托福口語真經2」,必讀必練,很有幫助。

///掌握時間///
口說六題的準備與答題時間皆不一致,為了練習時間的掌控,平時不管是看口語真經或自己找題目,我都用 iMac 計時器 Tea time 來計時,設定好基本秒數後,再用 iphone 的錄音功能錄下自己的回答。錄音後要播出來重聽,改正自己常犯的愚蠢語誤(Although..., but...),注意時態或人稱或單複數與動詞變化是否一致。

此外,也檢查剛才說的答案結構是否有問題呢?內容充足嗎?還是根本胡言亂語?如果答案令人羞恥到頭髮都快拔光了,我會把它們寫成逐字稿,一邊深切地反省懺悔、一邊修改,重答一次。如果答得好,我也會偶爾播出來重聽,當做自己自戀可用的模版。

不過我發現口說集中練習的效果很有限,最好的回答往往不是第一次就是第二次,之後的回答不論再怎麼精緻,都顯得不真實。每天練個30分鐘到一小時已經很多。這是我個人的狀況。


- - - - 寫 - - - -
 
寫作分兩大題,整合式寫作跟開放式作文。

///整合式寫作///
整合式寫作得先閱讀一篇文章,然後聽一段演講(演講立場通常是反對文章的立場),接著整合文章與演講的大意並寫出來。為有效理解這三分鐘的演講,我在閱讀時,不同於上述 「不做筆記」的原則,反而會在這裡稍微註記文章支持某論點的理由,這樣等到聽演講時便能很快找出對立點,或隱約猜測他們即將遭受的批評。

然後我運用了 X 大的寫作模版,自己再稍加修飾成我習慣的調調(可參考我的作法),這樣才能用得久。如同前輩說的,字數跟分數有直接相關的,準備到後期我要求自己要寫到300字。

///作文///
作文通常是可以敘述個人觀點的機會,不過每個人寫作卡關的情況不大相同,我自己的問題常在不夠具體,旁枝太多,所以我強迫自己精簡主題句,同時每講一個論點就要給予具體例子。舉例真的太重要,偏偏它很容易被輕忽,你很容易明知要舉例卻根本沒舉出來,只是提出比較散漫的解釋而已。讓我在這很雞婆地「舉例」。

倘若要談「青少年容易受朋友影響」這題目,我們可以先寫一個論述出來:

{ 青少年易受朋友影響,朋友的認同對他們很重要。}

接著我們可以寫一個支持句:
{ 朋友喜歡做的事情,他們很自然也會喜歡做。}

接著,我們就要舉例。
{ 舉例來說, ____. }

怎樣的例子會比較具體、且支持到這個論點呢?

Ex 1:我跟我的死黨大雄什麼事情都互挺,他找我去做什麼我都會答應。

Ex 2:我的國中好友小叮噹最喜歡吃銅鑼燒,受他影響,我後來也很愛吃。(那一年,我們一起買的銅鑼燒...XD)

Ex 3:國中時我的同學阿福,什麼事情都要和別人不同,結果反而被大家排斥。

想一想,Ex 1 雖有符合推展方向,但不夠具體,做什麼事都互挺,那究竟是做什麼事情呢?明白寫出來會更好。相較之下 Ex 2 就相當具體了,雖然最後一句話很欠扁。而 Ex 3 則比較像是反例,而且也不是很切合。舉這些例子有點白痴,但我希望有達到比較的目的。

///其他///
我自己練習作文比較著重一個同樣題目重新改寫,寫了第一次若不滿意,我就先放著,過了一兩個禮拜再重寫第二次。後期我並要求自己盡量寫到 500 字。

寫作時我會用兩分鐘列大綱,並且絕對要留兩分鐘寫結論(時間超趕,但沒有結論萬萬不行)。剛開始作答不管有沒有很好的切入點,都先把想到的句子寫上去,這樣可以減緩面對空白答案卷的焦慮。很奇怪的是,第一段其實最難寫的,有幾次我還先把結論寫好,再來寫第一段。這其實是個不太正經的取巧法,但我個人認為還滿有效的... XD。僅供實驗參考。

作文也牽涉到邏輯能力與表達能力,如果可以,常和他人討論文章如何切入,想想別人的邏輯跟自己有什麼不同,怎樣的表達比較好出手,也許是不錯的作法。

以上,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
【整體最受用的網站】
1. X大(PTT強人嘔心瀝血之文集,大推)
2. Google 字典(可惜不久前網路版停止服務,行動版比較不齊全
3. Dictionary.com

【機經】
辛達托福 http://www.xindatuofu.com/jijing.asp?page=1 

【超強模擬試題】
Cambridge Preparation for the TOEFL Tes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我覺得這本超強,勝過 Barren、Kaplan 跟 Princeton。不知為何很少人用?這幾年似乎也沒有再版。我用的是 06 年版;瞥過公館的書林書店,兩個月前還有賣。

書的內容不用看太久,重點是書本附的光碟,裡頭有七則模擬考題,所有介面幾乎跟實際應試相同,還有計時器幫助計算答題時間。口說的部份有提供與試者的回答(需自己準備麥克風耳機),練習時不僅能錄下自己的回答,還能夠確切地聽到案例與給分,因此能預測拿分。

【聽力資源】
1. Scientific America (60-science/earth/mind...)(練速度,科普常識跟考題相關程度高)
2. TED(很棒的網站,吃飯時打開一則演講配飯吧)
3. The Economists(單字比較難,斟酌服用,也可下載 Podcast 練聽力)
4. NPR online program(我自己喜歡聽的線上新聞,有的有附文稿可對照)
5. New York Times... (偶爾讀之,比較像是讀心安的)
2016 update:這篇裡頭也提到一些娛樂兼學習英文用的 app 供參考

繼續閱讀應考篇

最後我達成了自己設定的目標,總分超過 110 :)))。準備考試很辛苦,想著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然後「心甘情願去做」,就算沒有驚人的成果自己一路走到後頭,也會有坦然的心情。加油了。希望讀完文章的你也會有好表現!




Back More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