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7月 2014

黑白暗房 / 兼想攝影

這卷黑白是自己沖的,很有趣!



Untitled

Self-developed Vol. 2

Untitled

使用底片攝影這段時日以來,一直想走入暗房親自了解沖片、顯影、放相的過程,我想這是喜歡底片攝影的人總有一天會產生的好奇,也總有一日要一探究竟。

六月因為工作交接,騰出了一點時間,我不作二想,立刻報名「達蓋爾影像工作室」為期八週的暗房工作坊。之前偶爾會到達蓋爾那裏買底片,順便跟陳大哥哈啦一下相機與攝影,覺得他是懂很多又很爽朗乾脆的人。

開始 follow 他的個人FB後,才發現大家都尊稱他一聲老師,只有我很白目大哥大哥地叫,相當不好意思(上課後立即改口惹)。而且,也是在那之後,才知道原來他幫張照堂沈昭良張雍洗過照片,其實是個大師級的人物阿~ 我實在有眼不識泰山。

參加工作坊時,只需要準備自己的底片相機(若是電子機身則要能使用M模式),以及幾捲黑白底片。工作坊中的前五堂課,每位學員都要用自己的底片機拍攝灰卡,親自上片、進暗房手工沖洗、等底片乾(每人至多能沖洗兩卷);同時,每堂課老師還會搭配講解重要的基本概念、攝影法則,像是沖印應注意的細節,何謂區域測光,片基濃度的意義,諸如此類,老師還會介紹著名的黑白攝影大師。

第一次上片時,出了不少問題,底片捲在一起不說,還因為邊緣卡住片軸,刮出許多角,得請助教幫我修剪(也因此後來掃描有幾張掃不出來)。在暗房裡手工搖晃沖片盒時,眼睛總是死盯著計時器,深怕錯失個幾秒鐘,會出現什麼天差地別的結果(事實上沒那麼誇張)。順利沖出來後,從掃描檔上看得見自己上片過程所留下的刮痕、毛屑、甚至指紋,還好不是什麼曠世巨作,只是一次開心大膽的實驗。

第二次上片進步許多(其實秘訣就是不要拿到破損的片軸 XD),手工沖印也不再那麼冒冒失失,效果自然比前一次進步。第三次在我經驗中,是最容易出錯的,因為經常會在此時犯了以為自己很熟練以致於過度驕傲的毛病;果然如此,這一次沖片盒裡,上了底片的那個片軸,原本應放在最下層,我卻疏忽地放在上層,而因為沖片用的化學藥劑都只算一個片軸的劑量,這樣一來極有可能顯影不足。現在還沒拿去掃不知道結果,但心理已經做了失敗的準備(嘆)。

接下來,可能要慢慢進入放相的部分了,感覺還會有許多收穫。

其實這些過程老師不斷在強調的,就是這只是一個SOP,一個科學的作法,一個既定的公式,讓你對底片顯影有基礎的概念。不過最後還是要由自己決定,你想要怎麼拍,你覺得怎麼拍、怎麼洗,才能達到你要的。不過度去神化任何步驟與作法,不過度排斥修片與後製(廣義後製),不過度神化任何器材與鏡頭與效果(就像沒人會說哪一種鋼筆寫起來的小說特別好看);真正的攝影精神,應當是在汲取這些知識背景後,真誠去認識世界的眼睛。

這點我相當認同,就像去聽張雍講座,他曾說:不要用變焦鏡。不要只是偷拍。不必追求頂級的設備。盡量尋找與你契合的主題。

我也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我不那麼喜歡拍人。其實我曉得原因,有部分是因為我還沒有把握在拿著相機時能與他人有很好互動,拿起相機拍照這件事情的動機,至今對我都還是非常私人的,我還沒準備好,用照片去敘說一個有他人牽涉其中的故事。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我會準備好,也不知道我是否會在還沒準備好時就開始這樣拍,更不知道準備這個究竟有什麼意思... 截至目前為止我仍在拍一些自己覺得有美在其中、覺得能被觸動的東西。也許等到我對這個「美」感到俗氣、厭膩了,就會自然產生改變。




沒有留言:

Back More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