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2月 2016

{120 Film} 2015 年 Rolleiflex 回顧

Untitled
1.

回顧電腦裡 120 底片圖庫,回憶立刻像捲返的底片一樣格格倒轉。2015 年一月剛收入這臺 Rolleiflex 時有點期待又有點怕受傷害,於是當時曾寫『與 Rolleiflex 的磨合期』,敘述初接手的不順暢;一至三月開始,我過度勤奮地拍著,致使快門因此損毀而送修(修理師傅說它畢竟是機器,日久必衰,原則上定期保養);入夏後,天氣炎熱,且因擔憂相機再次損毀我收斂了拍攝行為,也有一度覺得它雖是 120 相機裡極度輕巧的了,對我卻還是沉得很,而束之高閣。

但好物就是好物,經得起時間考驗。有時雖然只是放在家裡不動,我仍經常去摸摸它、看看它,不與它生疏。這是我自以為是的「養物」觀念--無論在使用狀態或休止狀態中,都持續與它相處,培養彼此的信賴與感情。

我經常認為正方形的構圖,比 135 片幅容易去蕪存菁,容易捕捉最貼近心中詩意的流動,雖然畫面其實都是凝結的粒子,但定格的瞬間總能再喚醒屏氣凝神的當下。

Untitled 
2.

Untitled 
3. 

Untitled 
4. 

Untitled 
5. 

Untitled
6. 

Untitled
7. 

Untitled 
8. 

Untitled
9. 

Untitled 
10. 

Untitled 
11. 

Untitled 
12. 

Untitled 
13. 

Untitled 
14. 

Untitled  
15. 

Untitled 
16. 

Untitled
17. 

Be absent for a while, good to be back!
18. 

Untitled
19. 

Untitled
20.

Untitled
21.

看著照片,想起了與第 1 張窗邊即景有關的小事;其實那是入手 Rolleiflex 時所拍的最初一、二卷,室內曝光不足,同時底片又是富士而整體偏綠。當時洗出來後有點失望,現在重看倒覺得頗有氣氛,春天的早晨、一切意識尚未明朗時,小書房的光線經常是這樣,帶點花粉香與咖啡香、有點悶、有點霧氣朦朧。從那之後,就時常以 Rolleiflex 記錄自己珍愛的小物與咖啡時光(5、7、18 )。

鏡子裡的相機自拍(2)則有幫 Rolleiflex 「簽個名」的意味。當時剛入手,心想這臺相機不知見過自己廬山真面目沒有,於是帶它去照個鏡子,之後拿著它對任何能反光的物體按快門的機率也挺高的。其實,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張鏡中自拍。這麼做的好處還有一個,是暗房老師曾說的--若擔心忘記哪卷底片曾餵給哪臺相機,那就在拍攝每卷底片時對鏡子自取一張,如此便能記下機身。

從小至今,自己都不是很能自在面對鏡頭的人,迷上攝影後依然如此,往往寧可拍人也不想成為主角。「要讓別人拍,才懂得拍人。」有朋友這樣提點;但至今這點脾性仍然未改,攝影上若真的因此受到什麼限制,想必也都還沒突破。「不喜歡自己被照,拿到相機卻對著他人猛照」 ,好友也曾調侃。但因這怪習慣,至少記錄了身邊的不少人事物。例如,我們大樓有個管理員--叫「人超好」--有日竟然低調離職(其實是高升,真是好人有好報),離職前我正好請他讓我拍一張相,如今才有一張影像(6)留個念。

2015 年春天雖去了英國,但考量 Rolleiflex 才剛修好,自己又是一人長時間出遊,於是留它在家看守;去年帶著它所到過最遠的地方,不過就是猴狪與陽明山(8、9)。

當時台北都已準備入秋,那兩個月的兩趟踽踽獨行之路,其實都非常享受。陽明山那次,從絹絲瀑布的小路逐漸往上走,遇過日本、香港遊客,或自己採藥草與青蔬的農人,也有健行、忙著認識植物的愛好友。好不容易走上大草原時,真的獲得海闊天空的感受。猴狪自然也是,除了得忍受擠得水洩不通的火車那點困難,其餘都與想像的、記憶的一樣。

若與朋友相約出門,有好心人能撈載時,往往更能放心地使用 Rolleiflex,11、12、13 便都是這樣的場合。一直很慶幸有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得可深可淺,平常除了談專業的攝影、器材、暗房知識,也經常在打屁開港(我的程度就停留在開港這裡),讓平日工作某程度非常內省、非常自閉而單調的我,多一個放鬆的出口。

剩下沒有特別指出的,便是有 Rolleiflex 參與的零星日常。

新的 2016,一起繼續拍下去。





沒有留言:

Back More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