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7月 2015

英倫短箋 // 倫敦初印象

Big Ben
Westminster BridgeNear Charling CrossAdmiralty ArchNear Natural History MuseumKings CrossCharing Cross Road

---


首到倫敦,率先去看的是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就是大笨鐘和倫敦眼,這是自己旅行時偏愛的作法。先把「該看的看一看」,接著決定有什麼會「想再看一次」。

金色的大笨鐘與議會廳正是倫敦的地標,從地鐵西敏寺站一出來,抬起頭,要不看見也難;站口左轉上了橋,眺望泰晤士河畔,就是倫敦眼,不上橋,稍微往前走,就是西敏寺,往後走就是白廳大道、皇家禁衛院,最後直抵查令十字路口。不分神做走路以外的事情的話,這一趟看完前後大約只要兩小時。

不過,如果選擇進入議會廳參觀、買票入西敏寺內好好聽個導覽、駐足橋上發楞、坐在泰晤士河畔吃點東西,聽聽超強的電吉他手演奏;散步至往白廳路,看禁衛軍交接;行至查令十字路、特拉法加廣場、尼爾森雕像,進入國家美術館,參加導覽,之後到美術館外觀摩各色街頭藝人;最後,往國家美術館後頭走去,走到科芬園... 或者回頭,從海軍部拱門穿過,沿著林蔭大道或 St. James Park 散步,吃根冰淇淋甜筒,點個 Panini,餵天鵝、曬太陽... 那麼,同樣的一條路,便能閑逸瀟灑地耗上一整日。

逗留倫敦時,天氣正巧非常好(這一趟旅程裡竟只遇上共兩小時的雨,連在蘇格蘭也只有一日早晨,地平線上籠罩著淡淡薄霧,路間雨絲輕飄,一到下午又是豔陽高照)。大概陽光的耀眼,使這個原本已經以偉大自豪的城市,美得更膨脹,我站在查令十字路街頭,一站就站了半個鐘頭,因為那十字路口的一切太動態。

想想看,當身旁盡是宏偉有別、歷史悠久的建築,路面上人車熙攘川流不息,並且充斥各種聲音,各種交談、各種歐洲語言、喇叭、警鈴、哨音、叫賣,然後已經夠擁擠的街道上,不時冒出好幾台大塊頭的紅色雙重巴士,與人、與車、腳踏車搶道;轉角呢,也不時挺立著的一支鮮紅電話亭。你不由得想,這實在是個非常會用紅色的國家,知道紅色不用多,點綴就好...

我站在那,像被丟入一個視角 360度、下一秒就變換景色的動畫裡,每一秒都與上一秒不同,乍看當場有很多畫面可以拍攝下來,但我卻發現自己很遲疑,好像需要多點時間消化,也好像,一切快速到根本不知道要拍什麼。我突然了解唐諾曾寫過的一句話:「有一條街,它比整個世界還大...」

同樣那天,我也瞥見人行道上站著另一位定點不動的攝影師,他幾乎也不斷看著、望著、看著、望著,很少真的舉起相機按下快門。我不曉得他在等待什麼,一直到我離開了,他還在那裏... 也許,確實有些事物的流動,無法再經由攝影傳達,人只能原地站著,打開眼睛,讓城市的陌生、它的規模、它的不確定,浸潤你渾身細胞,甚至逼近到把你吞噬掉,你才有辦法進一步做出反應。




沒有留言:

Back More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