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1月 2015

{Notes} 《家事的撫慰》推薦 // 原文刊於《本本 / 閱讀誌》


/// 家事、瑜伽、小療癒 ///

看似物質豐厚的生活裡,似乎充斥著角力,使人們的心靈或精神緊繃、承受過多壓力,也難怪,舉凡輕、小、幽軟的事物,總特別容易感染人心,成為響耳迷人的訴求,進而尋求好消化、易於掌握、能為日常帶來療癒的事物。閱讀上也是。

鉅細靡遺的家事大百科

一瞥見《家事的撫慰》(上下)的書名,就對「撫慰」兩個字很感興趣。不過厚如磚頭的上、下兩大冊,又立刻讓人皺眉頭。再者,「家事」聯想到的畫面無非是像薛佛西斯一樣,有永遠推不完的石頭、做不完的雜事、無止盡的清單。何來的撫慰啊?

深吸一口氣、勇敢翻開它之後,你會發現,作者懂你。一起頭她便洋洋灑灑,提出一個振興現代家事地位的觀點:「居家小習慣會讓每個家擁有不一樣的空間特質,使人們對自己的家有歸屬感,並感到舒適自在。」因而她說服你:「要讓家更舒適,更有家的感覺,真正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家務打理好。……使家成為安適的場所,能讓你放手去做、去感受所有你想要以及你所需要的事物。」(頁9)的確,不管在哪個時代、哪個地方,獲得家的溫暖是每個人基本的情感需求,而維持居家環境的潔淨,則是讓居住者──包含做家事的自己──感到幸福的要件之一。

但是家事如此龐雜,該從何下手好?在紙上讀起來跟真正去做,畢竟是兩回事。同時,這兩本書的篇幅如此厚重,平日已經很忙的現代人,如何再擠出閱讀上萬字的閒暇?

不妨先拋開「要一口氣做完家事」、與「要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的念頭,轉而從自己平日整頓家務會遇見的疑惑,當作閱讀起始點。對我這種初級家事者而言,偶爾出現的小意外就能讓我頭疼:例如,為什麼羊毛衣洗完曬乾後,尺寸竟然從 M 變成 XS?該如何避免?光這個問題,在衣物篇中就有鉅細靡遺至少七頁照料羊毛的解方,超開心。又,精打細算的主婦們平日該如何儲存食物、安排冰箱收納?哪些該冷凍而不是冷藏?順著章節指引,便能覓得頗為詳盡的解答。

而對於早已熟稔家事的中高階讀者,《家事的撫慰》(上下)依然有看頭。因為書中談的不只是各種家務事做法,還提供一般人可能忽略、更為細緻的居家知識。透過鉅細靡遺的介紹,使本書有如綜合常識與經驗的家事大百科,你碰到過的、還沒碰過的,甚至想都沒想過的(竟然還有為鋼琴調音的注意事項),都可以在書裡驚奇相遇。繁忙生活裡,還有什麼比三兩下俐落確實做完家事後,手沖一杯咖啡(對了,這書裡也有教),在散發潔淨氣息的陽光底下休息片刻,還要更撫慰人心呢?

瑜伽少為人知的一面

步調緊湊的生活中,人們勢必依照自己喜好選擇不同的放鬆方式,而練瑜伽也是其中熱門途徑之一,也因此,瑜伽始終給人療癒身心的印象。不過,過往出版的瑜伽書籍,多著重在瑜伽流派與體位法的介紹,強調能幫助放鬆、消除壓力、瘦身、助長身心靈覺知的部份,但瑜伽真否如此神奇?這些修練瑜伽對身心靈的幫助,倘若從科學角度來檢視,又會有什麼結果?

《瑜伽的科學》作者身為科學報導記者,自身也修習瑜伽數十年,綜合兩種經驗,使他對「是否能為瑜伽的實用性提出科學證據」充滿興趣,但他並非站在瑜伽的對立面,抨擊其淵源流長的歷史與助長覺知的說法,而是看到修習瑜伽人數日增,相關商業產品行銷量眾,還有許多自稱合格瑜伽教師等現況,興起一探究竟的動機。

首先,他關心的是,科學文獻中是否曾證實,瑜伽確實有療癒身心的作用?答案是肯定的。譬如:研究已發現,練習瑜伽的人,大腦GABA濃度,比沒有練習者來得高,而GABA的作用是促進放鬆、減緩焦慮,因此練習瑜伽者情緒較穩定;也有研究觀察到,透過瑜伽冥想者,其掌管直覺、創造力與美學的右腦活動力,高於負責邏輯與分析的左腦。

《瑜伽的科學》值得閱讀,除了以科學檢視這些印象之外,更進一步探討了瑜伽的潛在風險。現今多數瑜伽教育,對瑜伽是否會傷身似乎盡可能避諱不談,也鮮少提及長期練習瑜伽的可能傷害。對於這部分的遺漏,《瑜伽的科學》可說來得正是時候。

作者以審慎的態度,從科學文獻、專家學者的訪問、瑜伽修士與學員的經驗等,提供第一、二手的醫療案例,坦承報告瑜伽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例如,某些體位可能會傷害坐骨神經,或威脅腦部血流供應量,導致中風,還有各式肌肉拉傷、氣胸、骨折等健康問題。詳實的敘述與呼籲,不僅能提昇練習瑜伽該具備的風險意識,平衡論述,也能揭開瑜伽久披的神祕面紗,使之在科學的脈絡下,更經得起考驗。

小巧器物魅力大

療癒之風當道的,向來首推小而巧,加上器物與道具等文創事業,在台灣近年不斷蓬勃地發展的同時,這本《10公分》,一網打盡「小巧控」跟「器物控」。此書的作者是專門製作日常生活木質器具的藝術家,在前一本著作《木之匙》中,已寫下許多與創作有關的深刻思考。作者期待的是,自己所製作的器物與使用的人之間,能產生密切的關連。他相信,唯有器物充分被使用的那天到來,創作器物的意義才真正完成。這大概是為什麼,書中前半部集中記錄名為「10公分」小店的經營之道,並收錄他所策劃的野餐、展覽、工藝會、鍋具活動。作者為這些心思獨到的活動提供精簡的說明,並搭配了照片點綴,閱讀起來相當輕鬆。

《10公分》美中不足的,是後半部。因為後面這部份,其實是收錄作者於網路上連載過的翻修老屋日記。雖然閱讀者能從書的內容一同參與改造過程,但網路日記的形式透過書本呈現時,顯得過於簡略倉促,也未有更詳盡的翻修資訊與明確建議。期待從中獲取翻修資訊的人,恐怕會失望。

---

原文刊於《本本 / 閱讀誌》2014/01 小小出版。

《本本》是分門別類的閱讀推薦雜誌,除了「生活風格」以外,還有「社會」、「音樂」、「文學」等豐富的類別,唯目前已停刊。台灣獨立書店應還找得到紙本版,或電洽、親洽永和『小小書房』


沒有留言:

Back More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