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Essa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Essa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09 8月 2016

{Essay} 給二十幾歲的你


算來算去,我在高中任職不足四年時間就離開了教育業。不過當時與任教班的學生年齡只差了十歲左右(害我一直要裝老),因此即便離開學校了,仍常與一些人保持聯絡。在我感覺裡,偶爾還會稱我「老師」的他們,其實不再像學生,而像自己的手足或同輩朋友;當他們把手機裡戀愛對象的照片拿出來給我「鑑定」,侃侃談著自己想像的職業規劃、生活上的快樂或迷惘時,我也常有一種照著鏡子、見證二十幾歲自己的感覺。

25 7月 2016

{Essay} 那些不寫下來就會忘記的小事 (2016 Jul. 25)


1. 打開自家冰箱冷凍庫,差點被一團硬物質砸中腳的瞬間,我突然悟道了… 這個冷凍庫空間實在太小,該買一台新的冰箱嗎?不是,別存太多食物嗎?也不是。而是第二隔層裡的底片是時候移出了。

16 7月 2016

{Essay} 那些不寫下來就會忘記的小事 (2016 Jul. 16)


1. 跑步時聽的專輯還是那一百萬年以前會聽的,Bruce Springsteen的《Born to Run》。01〈Thunder Road〉是暖身用的,04〈Backstreets〉是撞牆期,感覺很累,05〈Born to Run〉是嗨歌,通常在這兒加速。06〈She’s the One〉後進入第二階段。好幾年前能跑完整張專輯,現在跑到 05 就覺得這位女士您可以休息了。

12 6月 2016

{Essay} 六月日常碎念


六月碎念。

24 4月 2016

{Travel} 河內初印象 // 4.


一日中午,雷雨來了。我們待在舊公寓改裝的飯店裡不出門;你在打盹我在玩手機。從陽台往下望,平時呼嘯而過的喇叭聲隨雨勢變強而慢慢隱遁,摩托車也好汽車也好,全躲入城市不知哪隻臂膀下,等這波雨過去。

23 4月 2016

{Travel} 河內初印象 // 3.


關於廣播。詢問過飯店櫃檯人員後,發現我們的猜測八九不離十:負責傳播的並非當初以為的警察局,而是附近的政府機關。內容也與我們猜測的相當類似:政府近日政策宣導、今日特別新聞之類。週一至週五早上七點半開始播出,八點結束,下午四點半會有另一場,五點結束。晚上九點左右,街道會有人出來清掃垃圾,在那之前店家可以把自己的垃圾廚餘,丟在人行道水溝邊。

22 4月 2016

{Travel} 河內初印象 // 2.

  
早晨隱約要從夢中清醒時,便不斷聽見某個朦朧廣播女聲自陽台外傳來,呢呢喃喃念了二十分鐘之久。聽在完全不懂越南語的我們耳裡,所有平仄及抑揚頓錯,都是無解,每個字詞不過是一個又一個從空氣裡長出來的語言迷叢,我們只能單憑想像:

21 4月 2016

{Travel} 河內初印象 // 1.



人正在河內,住在所謂舊城區域裡。小公寓改裝的飯店隔壁是警局,並與一般民宅、小吃店、雜貨店、修指甲店比鄰而居。截至目前為止,最鮮明的河內初印象沒有其他,唯有瘋狂、混亂、喇叭不絕於耳、車行方向隨心所欲的交通。

14 4月 2016

{Essay} 遲來的生日感言


今年的生日過後產生了極大量的感覺與想法,豐沛且混亂得像是就要一路下到底、此生不打算終結的雨。

當感覺太多時,現實其實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反過來消化它與應付它。你無法透過與他人對談、無法透過消費、娛樂、戀愛、影劇等一般日常行為,來排除或釐清。你可能唯一僅有也唯一僅知的方法,就是記錄它。因此我經常起床連牙都沒刷便開始寫日記。

25 3月 2016

{Essay} 沒有所謂清晨


沒有所謂清晨,亦無所謂午夜;本應是早餐咖啡往往過了午時才喝,本應說晚安的時刻腦袋最為清醒,再加上長日不休的雨呀雨呀雨,生活一如水中倒影,城市像本劇情尚未開展的小說前段,還置身在時空不明的曖昧裡。

14 3月 2016

{Essay} 每天都要走上這麼一段路


三月起便雷厲風行地埋首於書卷工作,經常過得日夜顛倒;小書房裡的光線整日都是季節未明的混沌,思考處於凝聚但遲滯的狀態。

13 2月 2016

{135 Film} 2015 年 Compact cameras 隨身機回顧

41150011
1. 

2015 年使用隨身機(Nikon 28ti、Contax T2、Contax G1、朋友出借的 GR1s)比例並不低,尤其在對拍照感到疲倦、想太多、失去熱情,便常以隨身機來過渡這種狀態。

05 2月 2016

{120 Film} 2015 年 Rolleiflex 回顧

Untitled
1.

回顧電腦裡 120 底片圖庫,回憶立刻像捲返的底片一樣格格倒轉。2015 年一月剛收入這臺 Rolleiflex 時有點期待又有點怕受傷害,於是當時曾寫『與 Rolleiflex 的磨合期』,敘述初接手的不順暢;一至三月開始,我過度勤奮地拍著,致使快門因此損毀而送修(修理師傅說它畢竟是機器,日久必衰,原則上定期保養);入夏後,天氣炎熱,且因擔憂相機再次損毀我收斂了拍攝行為,也有一度覺得它雖是 120 相機裡極度輕巧的了,對我卻還是沉得很,而束之高閣。

但好物就是好物,經得起時間考驗。有時雖然只是放在家裡不動,我仍經常去摸摸它、看看它,不與它生疏。這是我自以為是的「養物」觀念--無論在使用狀態或休止狀態中,都持續與它相處,培養彼此的信賴與感情。

我經常認為正方形的構圖,比 135 片幅容易去蕪存菁,容易捕捉最貼近心中詩意的流動,雖然畫面其實都是凝結的粒子,但定格的瞬間總能再喚醒屏氣凝神的當下。

31 1月 2016

{Essay} 輕盈的告別不易


一間喜歡的小書店因故即將搬遷。上週在書店參加讀書會時隨身帶了富士拍立得,想把幾個場景照下來,因下一次讀書會場地即將換到新址,舊的這個地方,人員與書本、雜物即將徹底清空,或許再過了幾個月或一兩年,曾貼上展覽海報的牆會被怪手擊破拆毀,矗立著社區小廟香火爐的角落也將拓寬成馬路,這裡的回憶會陷落,與城市曾經存在但已見不著的事物一樣被沖入時代的溝渠裡。

26 1月 2016

{Essay} 家的要件


一日下午密集工作,收工時天色已暗,扛著筆電在雨中緩步慢行,思考家裡冰箱還有多少空間能讓我填東西。還沒想清楚人已走入超市,買了牛絞肉與雞胸,「先買回家再說」。買菜時一定這樣想。

27 12月 2015

{Essay} 聖誕快樂


Untitled

朋友熱熱烈烈地聊著近日,孩子嘴裡含糊著平行世界的語言,在聖誕樹旁與糜鹿、企鵝、野兔、她母親親手縫的玩偶玩耍,坐在想像中的鐵軌上遊戲。桌上還有半個披薩、一些肉與多瓶的酒,沒有人覺得冷或餓,儘管相識逾十年,那天卻有種睽違已久的錯覺。

22 12月 2015

{Essay} 日常不一定是禁錮


十二月一向是我最喜歡的月份之一,每一日都充滿事件。這週尤其千頭萬緒,除工作緊鑼密鼓繼續在行事曆上捲動外,也不斷張羅日子裡大小家事、廚事瑣事,東奔西忙好不快活。

17 12月 2015

{Essay} 一入十二月


一入十二月,大窗前慣用的咖啡桌被移開,位置讓給了一棵聖誕樹。

猶記得還是研究生繭居在外時,不到三坪的小房間裡,任性地養了一隻貓,房間四角一邊是衣櫃,一邊是書桌,一邊堆了印表機與準備中的考試用書。另外僅一扇對外小窗,白日忙著把大量咖啡因儲存到體內,讀著英文論文,準備我勉強才跟得上的課程;夜深人靜時熬夜振筆(敲鍵盤其實),思索自己未來去向,思索對這城市是愛得多還是恨得多;許多落寞時候,世界於我不過就是一盞檯燈、一張書桌與一張床那麼大而已。

02 12月 2015

{Essay} 青春時去旅行


Untitled

青春時去旅行,世界是我們的導師。

一場又一場純真莽撞的探索中,我們向活在遠方的幻想致意。我們學得很快,發現原本對異地的知識多屬刻板,也在他方明白,原來教科書、旅遊指南與現實間有著巨大的隔閡,人們活得迥異;那不僅震撼你也感動你,眼前的世界更加立體,充滿衝突,同時張開了更寬闊的臂膀。

29 11月 2015

「欸,你覺得以後我們會怎麼樣?」

Untitled

「欸,你覺得以後我們會怎麼樣?」

孩提時期我曾問身邊一同放學回家的好友。

當時就要升上國中了,心裡隱約覺得所謂的友情即將出現變化,可能不會像老式書局賣的書籤卡片上寫的:「儘管時光流轉,不變的是我對你的情誼。」
More Home